“大家都报个名字,不要急,咱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的也不要着急,都有办法的。”
一些年长的人忙着维护现场秩序。
大家都老老实实的排队。
有村里的热心青年驾着驴车去镇上为那些体弱的老人,或者是家里面只有孩子的人去买粮食。
苏耗子听说这个事情也回来帮忙了。
姜叶有时也去帮忙。
有些人身体有些毛病,没办法去县城或是镇上买粮食,村里面就会专门派人帮他们采购。
一时间村子里的人有去县城买,有的去镇子上买,还有的人去隔壁镇上,还有的会去隔壁县城。
又过了一段日子。
附近几个村的知道他们落云村的村民们在囤粮食,也以为未来会有啥大事发生呢,赶紧去县城或是隔壁县去买粮食。
于是带动的这附近几个村都时不时的去囤一些粮食。
李大妞因为痴傻,不懂人情世故,所以也有村民要帮她买。
姜叶也去帮忙了,因为大妞很懵,不知道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粮食,姜叶就耐心的为她解惑。
等大妞知道有灾荒,未来可能会饿肚子的时候,从屋里拿出了不少银钱,让大家替她买银子,一个劲儿感谢大家。
大妞人虽傻却也懂得感恩。
于是大家就驾着两辆驴车,要去县城帮大妞买粮食,附近的一些粮食铺都让他们村子采购的差不多了。
头几天才下过雨,因为经常过车的原因,车辙把泥给压成别的形状,有的深有的浅,再经过太阳一照,那些泥就会凝固起来,形成一个个小小障碍。
就导致着现在的路子不好走,一直颠着,时不时的就颠一下。
姜叶已经习惯了坐这车子会被颠屁股了。
为了不让自己屁股被颠成八瓣,她提前备好了一个方方正正的软垫子。
这是三伯母给她缝制的,因为她经常见她在那里久坐写东西。
方家一个大娘说起了大妞的事情。
“唉,咱大妞啊哪儿都好,长得也不赖,就是跟个小孩一样。”
“你说说,要是咱大妞是正常的,那说不定早就嫁人有了孩子呢。”大妞今年也快十六岁了。
“谁说不是呢,这孩子可怜啊,没了爹又没了娘,就剩自己一个人,孤苦无依的。”
“其实之前啊,也有人相中了大妞,就那隔壁村的小伙,可一他家父母一听说咱家大妞痴傻那就不乐意了。”
那婶婶拍了拍姜叶的手,觉得很是可惜,要是大妞脑袋好,这婚事保准能成。
“大妞和她母亲长得那是很像啊,容貌也是遗传了她母亲,大妞的母亲也是一个大美人呀。”
姜叶有些好奇,“婶婶,大妞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啊?”
一说起来大妞的母亲,众人的一些记忆被拉回十多年前。
在场也有一些知道当年事情的人,便跟姜叶说,大妞的母亲那也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她人很好相处,很平易近人,很温柔,却又很坚强。
当年她被自己那重男轻女的娘卖了以后,被大妞的父亲买回来成亲,大妞的父亲也是一个能干的人会打猎,会编篓子会编草鞋,勤快得很,模样长得也不差。
两个人就成亲了,成亲之后的日子过得可幸福了。
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
大妞的父亲可会疼媳妇儿了,那个时候村里的一些姑娘们都很羡慕大妞的母亲,说要嫁人就嫁大妞父亲那样的人。
“就是啊,大妞母亲呢一心想去外面闯一闯,当时村里知道这事的人也都劝过她,让她顾顾家,还劝大妞母亲外面没有那么好。”
郑家大娘说着,又叹了口气。
“可是大妞母亲她不听,执意去县城做生意,但还别说,大妞母亲那脑袋里面就是有主意,到县城那儿开店做生意之后赚了不少银子,听说挺厉害的,但咱们也不了解呀。
再之后,就生下大妞,大妞也就在村待了挺长时间,之后又去做生意去了。”
又一位婶婶聊起了大妞的母亲。
她的年龄比较小,当时大妞母亲嫁给大妞父亲的时候,她还是个少女。
“大妞母亲是一个很好的人,做了生意以后赚了钱以后还不忘咱村里人,咱村那原来没有那个石桥的,直接出门的时候都是趟那条小溪,现在的石桥就是当年大妞母亲拿银子找的一些匠人修的一座桥。”
姜叶知道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