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连想衔尾追入城中时,城头上的守军冒着弹雨,向三连开火,追的最凶的几个战士中弹倒下,其他人迅速将中弹的战友抢下来,然后交替掩护着撤到安全地带。
叛军溃败趁机撤入城中,双方的外围争夺战告一段落,东征军将淡水城三面围了个严严实实。
学生军首战告捷,击溃叛军一个营,毙伤俘400余人,只有少量残兵退入城中,这大大鼓舞了右路军的士气。
参谋长兴奋地赞道:
“好,教导一团打的漂亮,不愧是我黄埔好儿郎,特别是一营三连,每战必奋勇争先,乃我辈楷模,通电嘉奖!”
一团长何敬之建议道:
“参谋长,淡水城中只有三千贼军,应一鼓作气向淡水城发起总攻,一举拿下淡水城。”
何敬之的建议得到了参谋长的首肯,由于之前外围战打的太过顺利,有人开始眼红了,急于抢功劳,不想让一营吃独食;
而团长何敬之为了搞平衡,就把攻城的任务交给了二营。
二营长陈武承是黄埔中校教官,靖江人,宝定军校毕业,参与了黄埔军校教材的编订,著有《操典纲领释义》、《青年将校之德性与技术》,算是一个学术派,指挥打仗有点勉强他。
他见一营在外围战打的相当轻松,认为救粤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正是他捞取战功的机会,所以通过何敬之的关系,将攻城的任务抢了过去。
当天下午,二营就向淡水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扛着临时制作的竹梯,勇猛地冲向东城墙,气势如泓。
守军部署在城头上的几挺马克沁重机枪,疯狂地向二营进攻部队扫射,将一排排的攻城士兵扫倒,仅仅一会儿,地上就躺满了学生军灰绿色的身影。
由于东城墙前面数百米都是开阔地带,无遮无掩,射界也提前被守军清空,这对二营的进攻十分不利;
要不是守军的枪法实在太菜,就这一轮冲锋就得把二营打残。
二营的进攻很快就被守军打退,伤亡了数十人,肉疼的参谋长大骂道:
“娘希匹的,武民这仗是怎么打的?我要撤了他这个营长!”
何敬之连忙为好友说情道:
“参座,叛军城头的火力太过猛烈,我军又缺乏攻城的炮火,全靠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冲击敌人的坚固防线,伤亡较大也是在所难免。”
参谋长一听叛军火力猛烈,攻城部队伤亡太大,就害怕起来,生怕打光了自己的家底,就动了撤军的念头,遭到了政治部主任翔宇和军事顾问加仑的反对。
为了坚定参谋长继续打下去的决心,翔宇提议由他组建突击队,担负淡水城的攻坚任务,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由于之前一营三连在外围战中打的相当漂亮,翔宇就决定以三连为骨干,再在全团招募几十个突击队员,全部加强给三连;
组成一个200余人的突击队,向淡水城发起决死进攻。
兔子再次表现出了他们超强的动员能力,仅仅一个下午就招集到了90名突击队员,其中10名是军官和各营的组织代表,几乎都是兔子,包括蔡光举、郑桂庭、蒋巫山等人。
这个时空由于三连的异军突起,突击队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三连整建制参加了突击队,这样更便于指挥,总攻时间定在黎明时刻;
为了加强火力,右路军还将唯一的山炮连派了上来,为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援。
淡水城,守军指挥部
淡水城的守军编制上是一个旅,但旅长并不在位,两个团长互不统属,指挥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团长洪福贵是救粤军军长洪湘臣的族弟,他仗着与军长的关系,根本没把二团长放在眼里;
旅长不在,他当仁不让的做起了整个淡水城的主,直接对二团长卢洋说:
“卢团长,淡水城城高墙厚,兵力、粮草充足,守上几个月完全没有问题!
今天晚上的防务就交给你们团了,让弟兄们晚上盯紧的,防着那群学生娃明的不行来暗的。”
卢洋一听心里就不爽了,都是团长他非常反感洪福贵对他指手划脚,别人怕他洪福贵,他偏偏不鸟他,不咸不淡地说道:
“洪团长,弟兄们白天打了一天,都很疲惫,就是值夜也应该是两个团轮流守;
都说上半夜难守,兄弟就吃点亏,由我们二团来守;
你们一团守下半夜,一团是淡水城中的主力,由你们守下半夜应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