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将自己在一连的做法详细的介绍了一遍,都是自己做的事,所以说起来毫无做作,温胡杨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一手宣传资料。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温胡杨的提议下又实地走访了机步一连的训练场,拍了很多有价值的训练照片;
期间还采访了其他人,包括祁同伟的连长、排长、班长、同班战友,其他班战友,全方位地了解了祁同伟在机步一连的学习、训练、生活情况,特别是在试点新装备期间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
到这里采访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了,拿到大量的素材,如何组织材料和文字那是温干事和政治处的事,在抓典型方面他们有着成功的经验,更何况祁同伟这里的都是干货;
当前军队改革的大方向就是科技强军,科技强军的核心是人才强军,在这方面高层的策略是很明确的,宁愿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装备等人才,所以科技强军要先从引起高技术的人才开始。
古人吸引和招揽人才尚且知道千金市马骨,军队同样也是,想要吸引更多的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入伍,那就要提高他们的待遇;
就算经济待遇一时提高不上去,政治待遇也要先行,祁同伟的重点大学生身份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再加上他入伍以来取得的亮眼的成绩,已经具备了成为模范人物充要条件,剩下的就交给宣传部门去运作,当然温干事的笔杆子也相当重要。
“祁同伟同志,感谢你的支持,咱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如果以后还有需要补充的,我再来麻烦你;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我还是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非常喜欢你说的一句话,强军精武,从我做起,加油!”
祁同伟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谢谢,然后向温干事敬了一个礼,算是送别领导,作为新兵,他始终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
因为他清楚,一旦他成为全团的英模人物,很多人就会用显微镜在他身上找缺点,所以更需要谨言慎行,他现在还没有骄傲的资本。
他不排弃成为部队的训练标兵,厚积薄发,这些荣誉以后都会成为他在部队走向更高位置的助力。
打发走了温干事之后,祁同伟继续投入紧张的比武训练中,离大比武的时间越来越近,每个人都想拿到一个很好的成绩,他同样也是。
祁同伟除了每天完成连队的常规训练科目之外,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加练的计划,抓住一切可以挤出来的边边角角的时间打基础、练体能;
在他看来高技术的项目是他的优势,但基础性训练也同样重要,这就像人的两条腿,只有一样长才会走的平稳。
可惜自从他成了“名人”之后,他的训练节奏经常被一些杂事打乱,自从温干事的文章在国防军报上发表之后,祁同伟在机步团的名气彻底被打响,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就来了;
师里、军里的笔杆子都跑过来挖素材,这大大影响了他的训练,起初他都是全力配合,毕竟是上级机关来的牛人,得罪不起。
到了后面他只能躲,好在连长也看出来了一些端倪,他对祁同伟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不能再让这些闲杂人等影响了祁同伟的训练,所以他就主动替祁同伟顶起了雷,对于各种名义的采访,能推就推,反正他也不怕得罪人;
指导员就灵活得多,将他们引向其他人,比如班长石磊、排长、连长,让这些笔杆子多走迂回路线,不能过多的影响训练标兵准备比武的事。
在这期间祁同伟也收获到了作为先锋人物的福利,被军机关评为“强军习武标兵”,机步团党委也给祁同伟授予了个人三等功一次,这下祁同伟的心里终于舒爽了很多;
总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他也因此成为了全军区新兵中第一个荣立三等功的,这个是实实在在的荣誉,和强军习武标兵一样,都是要塞进档案里面的。
“祁同伟,好好准备一下,明天首长要到连队观摩新装备的训练成果,根据上级的安排,中间首长可能要找你谈话,下午政治处温干事要过来指导你一些谈话时的注意事项。”
指导员的话让祁同伟忍不住在心里腹诽了一下政治部门,这不就是生怕自己说错话,给自己一些“参考答案”嘛;
首长来了后所有的谈话内容都是格式化的,如何回答政治部门都会给标准答案,说该说的话,毕竟搞宣传的时候,有的东西难免吹的太过,不提前通好气容易露马脚。
再次见到温干事,俩人说话就随便了很多,温干事首先笑着向祁同伟祝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