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6看书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256章 训诂

第256章 训诂

第256章 训诂

“《师说》,昌黎先生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是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k~a¢n^s_h^u^j`u~n·.?c^c\】!”

“《谏迎佛骨表》呢?”

“是指出过度礼佛,会导致民生凋敝、生产停滞,社会混乱,国家危亡。”

“《原道》呢?”

“是指出尧舜禹至圣人、大贤的儒家道统、谱系,强调【博爱之仁】,进而批驳佛老破坏纲常伦理,主张【人其人,火其书】!”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我说到现在,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这【物】就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就算你堆砌再多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让这篇文章【站起来】!”

“我给这个【骨架】起了个名字——【中心思想】。”

“所以,我们学习古文写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言之有物,就是要有中心思想。”

“将来大家在制义时,想通的道理,写文先立意,写文先确定你阐发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都明白了嘛?”

能不明白吗?陈凡借用古文写作,借用韩愈的文章,其实是在给所有学童上了一趟深入浅出的写作课。

通过他的讲解,学童们了解了韩愈的相关事迹;了解了韩愈的主要作品;了解了韩愈文章在那个时代的历史意义;顺便还说明了为什么要学习古文。

因为古文是为时文服务的,是要学习韩愈文章中的精髓。o°第¥,一2看<书¤,#网??ˉ >/最+新a??章||节¤o?更@新?_?快D1[

别说这群犹如白纸一般的孩子,就算是海鲤、覃士群和窗外的老头,此刻都听得若有所思,大感今日有所得。

这时,李长生举起手问了个问题:“夫子,那我们研习古文,应该从何做起呢?读哪些书或是文章呢?”

陈凡笑道:“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都蔚为可观,皆可入手,且要映照着史书一并读了。”

李长生挠了挠头:“那该读多少书啊,每日里学经义、练字、制义都忙不过来呢!”

陈凡正想说话,这时窗外有人道:“有生书宜速读,不多阅则太陋;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习字宜有恒,不善则如身之无哀,山之无木;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误一不可。”

所有人都朝着窗外看去,诧异的看着那个瞎眼的老者。

海鲤这时起身,躬身朝窗口一礼道:“先生此言甚善,从先生刚刚的话里,我觉得可以总结三个字【约、专、耐】!”

“约者,是读书要少而精,抓住题旨,刻苦钻研,人之一生,精力有限,与其四处撒网,不如精研一本,这样更容易有所建树。”

窗外的老者闻言,笑吟吟的点头,只不过瞎掉的三角眼实在可怖,加上他又干瘦干瘦的,让一众学童望而生畏。

海鲤继续道:“所谓专,也就是【读书不二】,选定一个方向,那便一直钻研下去,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什么都不落下!”

窗外的老者抚须赞道:“这位先生高见。¤6~1=)看3书=={网?§} ×μ首??×发¨”

海鲤笑了笑:“所谓耐,那就是耐心了,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移山,终久必然有豁然贯通之候!先生才是高见,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门外老者起身拱手道:“在下曾涤生。”

陈凡听到这个名字,浑身一怔,我去,系统怎么把这“剃头”招来了?

海鲤却对这个名字很陌生,转头看向覃士群,似乎想说:“这人谈吐不凡,应该是有名之人,你认识吗?”

覃士群茫然的摇了摇头。

海鲤这时对陈凡道:“文瑞,这位老先生颇有高论,何不请他进来给这帮孩子们讲讲如何习学古文。”

陈凡咽了咽口水,盯着窗外的老者,躬身一揖道:“曾老先生……”

窗外那人颇有深意地看了陈凡一眼,随即笑道:“那我便讲两句吧。”

“学作文,首重训诂。”

“何为训诂?郭璞《尔雅.序》解为: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孔颖达谓: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陈凡听到对方竟然从这个角度教授学童写作,他颇感意外。

但转念一想,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训诂学以解释古代语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