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功亏一篑
陈凡就算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对方竟然会问出这种问题。{小±说??宅* ?@免??费D?<阅?.读#~
自从他回到海陵后,人生逐渐有了起色,尤其是府试和院试考完,家里有不少上门说亲的媒人。
就连同村的马员外也找媒人登门,想要将他孙女嫁给陈凡。
但每当母亲刘氏问起陈凡这事时,他总是以“举业为重”打发了去。
但这种借口已经越来越不能搪塞刘氏了。
上次陈准他们来海陵,临行前大哥还说,最近如皋县令找媒人登门说亲,母亲很是意动。让他尽快调整心态,准备结婚。
从另一个时代穿越过来,虽然陈凡的心理年龄很大,但这身子却只是个16岁的少年人。
陈凡还是对这么早结婚,心里有些抗拒的。
“文瑞?”一旁的顾敞温言笑着打断了陈凡的思绪。
“伯爷,学生还未曾结亲。”
顾敞抚须微笑,目光不远处一家院内的桃树道:“听说文瑞的本经是《诗》?昨日我读至"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总觉这海陵水土竟与周南相通——草木得时则盛,良才遇主则明啊。”
说到这,他停顿凝视陈凡,然后又意味深长道:“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般气象,方是治世之兆。¢q\i!u*s-h¢u?b·a′n¢g,.¢c_o¨m`”
顾敞这人说话是很有水平的,他先是用触目可及的桃树引出《桃夭》一诗。
然后用“桃树”比喻自家的女儿,“海陵水土”则暗指自己所处的环境。
“宜其家人”则是暗指两家可以联姻。
可偏这些话又不是放在台面上的,换个理解方式则又变成良臣、贤主了。
他一个掌握南都兵权的勋戚,毕竟是要脸面的,话当然说的不可能那么直白。
陈凡思索片刻后躬身一礼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然吾志在传灯续焰!”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出自《中庸》第十二章,造就是起始的意思,“端”即是开端。
刚刚顾敞用“宜其家人”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来试探陈凡,陈凡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的。
他这句话里的“夫妇”二字,狭义当然是指夫妻关系,当广义上又象征着最基本的人伦纽带。
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君子的修身之道,其根本的起点是人际关系啊。
大家既然都是绕圈子,那陈凡当然要装糊涂。
顾敞听到这话,并没有生气,反倒似乎是被陈凡的机智震惊到了,半晌才“哈哈”笑着指向陈凡:“陈文瑞啊陈文瑞,你说你振铎宣风,难道你要一辈子教书育人吗?难道别的人生大事全都不管不顾了?”
“传灯续焰”,佛家以灯喻法脉,禅宗法统的传承就是一本名叫《景德传灯录》的书,陈凡这里当然指的是儒家道统的传承。*k?u?x*i-n?g~y!y¨.·c\o+m^
朱熹重修白鹿洞时提写“圣域薪传,儒林焰续”,说得跟陈凡那一个意思。
陈凡此时还能说什么,只能躬身行礼唯唯。
顾敞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难得难得!”
说完,转身上了轿子。
……
待轿子走远,等在不远处的刘讷、陆为宽和刚刚出来的老野兄曾凤鸣都还等着。
刘讷问道:“顾敞与你说了什么?”
陈凡将刚刚之事说了出来。
谁知刚刚说完,刘讷、陆为宽和曾凤鸣三人再次同时出声反对。
“哼!这个顾敞,文瑞你千万不可听他的,勋贵子弟衣罗绮、食膏粱,目不识丁而位列公侯,文任若慕其虚衔,结亲以图富贵,是弃圣贤书而逐犬马之乐也。”
曾凤鸣也叹气道:“今之士大夫,以身事勋戚者,犹市贾之易货耳!文瑞你有好大的前程,万不可受此蛊惑。”
最后一个反对的陆为宽更是激动:“不可,不可不可,文瑞你千万不要跟勇平伯府结亲!”
他的神色很激动,但说了半天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搞得刘讷和曾凤鸣都替他着急。
陈凡心中一动,想到陆为宽那日醉酒后所言,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陆慕贞的影子,一时之间又想到那日码头送别,一晃这么多日子过去了,这陆小姐说好到了京师安顿下来便写信过来,可到现在陈凡也没收到一封信。
这时刘讷又道:“公侯纳文士之女是为降尊,文臣攀勋贵之姻实为逾制,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