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应经等人方才知道,原来弘毅塾搞这种形式不是一次两次了啊!
这时候王瑛清越的声音传来:
夫德则得天,文王是已,欲为政天下,舍此能得志乎?
且知天之说者,则王事可成。天之道主于扶德而已随其世之有道无道,展转属之,未有易也已。是故有时而行正道,有时而行权道。行正道则专属于贤德,行权道则若附于强大。
王瑛讲完,在场的俞敬和沈应经同时站起,因为太过激动,腿部带动了凳子,搞得原本安静的塾堂内发出“哗啦啦”桌椅碰撞的声音。
一众学童全都转过头来,好奇地看向两人。
两人站起身后神色激动,似乎想要辩驳些什么,但想了想之后却又神色肃穆的重新坐下。
但这次他们重新坐下后,沈应经和俞敬二人的腰杆子挺得笔直,显然是要用心听陈凡分说了。
陈凡似乎对二人的反应一点都不好奇,他笑着对众学童道:“夫德则得天,好啊!”
王瑛的这两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德行修养是获取天命的根本途径,周文王就是最佳的例子啊(文王是已),想要治理天下,舍弃修德之道岂能实现抱负?
这段话是对刚刚薛甲秀破题的进一步阐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但衔接的非常自然,且语出有典,分别引用了“文王视民如商”和“论语·为政”,且最后用反诘的口吻强化必然性,这在沈应经等人看来,已经比大多数生员的承题都厉害了。
可让沈应经和俞敬二人反应这么强烈的并不是这里,而是第二段起讲部分,王瑛的言论实在骇人。
他表面延续朱熹“扶德”说,却将天道动态化为“正道/权道”双轨模式。
最震撼的是“行权道则若附于强大”
这是什么?这是王瑛竟承认暴力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合理性,这完全突破了程朱理学的道德绝对主义。
这就是两人激动站起,想要反驳的原因。
可两人激动一下之后,只是激动了一下,为什么?
因为王瑛在句子里加上“若附”的微妙表述,这两个字既描述现实又不予价值认同,堪称语言艺术典范。
什么意思呢?
就好比另一个时空的网络中,很多人发表的言论都很偏激的,有的甚至有些“异端”,但却用一些标准词汇将这些私货包装了起来,人们看了,如果加以思考,其实是可以察觉到私货的存在,可又偏偏抓不住对方的痛脚。
这就是水平。
王瑛的水平是什么?
是用标准的八股格式,包裹了“理势合一”的历史哲学思想。
要知道这思想,可是另一个时空中王船山“发掘”出来的。尤其是“展转属之”四个字,不就是最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吗?
这就难怪沈应经和俞敬两人惊讶如斯了。
反倒是陈凡根本不慌,他一直以来培养学生,就是要他们多思考,不要思维僵化人云亦云。
看来,目前这效果还算不错。
最让陈凡欣慰的是,他的学生现在已经有了既能独立于这个世界思考的能力,又学会了用语言包装自己,不会被这个世界攻讦的能力。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