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几位智囊谋士,对韩国的前途无一例外的持悲观态度,原因也很简单,周人自顾不暇,魏国强大,兵锋犀利。/我?的-书/城` /追-最+新-章,节¢
现实就摆在眼前,魏人此番入侵韩国,一共调集了十五万大军,这并不是其全部实力,一旦战事不利,以魏国的国力再征调十五万人也不是难事。
之所以没有倾举国之力,魏人在等待浩瀚国的进展,同时也在等待与赵宋联军同步。
赵宋联军向北集结,目标虽然是燕国,但耍了个滑头。
所谓赵宋联军,其主力也只有赵军,而宋军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些人马,行军到一半就停留在赵国东部,主要的作用是为了牵制齐国的注意力。
真正攻打燕国的是赵晋联军,为什么非要耍这么一出,是魏主的主意,就是防齐国的同时,要给晋国施加压力。
魏主的潜台词是,再头脑发昏,连你一块灭了。
一年前,因为萃华宗和道门联合施压,欧阳菁华被迫让出了皇位,晋国皇室恢复了统治。
新上位的晋主骨子里是不想与魏国结盟的,他更惧怕萃华宗,也更倾向于与燕国交好,在萃华宗和道门同时插手的情况下,原来的隐世宗门云山离火门已经无法左右晋国皇室。¢E·Z+小`说^网` ^无+错^内¨容^
可魏主无法容忍这样的变化,一方面请求道门继续施压,另一方面不断威胁晋主。
就在这个时候,修士之间发生了可怕的盘龙山大战,参战的几方都被打残了,晋国皇室似乎也无人再理会。
魏国势力、云山离火门同时趁虚而入,晋国皇室彻底丧失对国家的控制权。
云山离火门之所以能容忍魏国势力,特别是白家的存在,除了利益交换,根源还是在于道门,离火门根本得罪不起道门。
这也是为什么燕国会头脑发昏到晋国求援的原因,实际上盘龙山之战后,一切都变得不可捉摸。
魏主精明,越是不可捉摸,就越能浑水摸鱼,这才有了赵军裹挟晋军联合进攻燕国的计策。
而宋军的主力正在分成小股向国土西南部集结,他们的目标显然是韩国。
看清楚了这一切,郑九便知道了接下来该怎么做,扼守咽喉要道,在韩国战场拖住、拖垮魏军,甚至还要加上随之而来的宋军。
难度非常之大,只能尽人事,凭天命。
几位智囊被郑九的决心搞得无所适从,他们跟郑九分析了这么多,就是希望郑九放弃韩国南境,退入大周,以保全实力。?1\3?x!s!.~n¨e`t·
保全了郑九的实力,也就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在几位看来,韩国肯定完蛋,只是早晚的事,怎料郑九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骑墙派吴国如何?”郑九突然问。
“偏安一隅,虽然国力不弱,但吴主极为保守,绝无可能参与到中原的战事中。”谋士贾岳山立刻明白郑九想要做什么。
“看来只能找南楚国了。”
“韩国与南楚之间隔着云霄山,地形险要,行军极其艰难,就算南楚愿意出兵帮忙,也是枉然。”
“况且,大周恐怕早就派了使臣去了,南楚就算出兵也只能帮助大周啊。”另一谋士刘士功连忙补充。
“唔。”郑九点点头,说来说去还得靠自己,向南楚求援可以放弃,实在太困难,但东南边的吴国,不试一试,怎知深浅?
想到这里,郑九眼睛一扫便把目光停留在王九儿身上。
“你是不是看我特不顺眼?”
“委实如此。”郑九哈哈一笑,“就辛苦你一趟了,我马上写一封信,以我和韩军统帅周方的名义。”
“吴主若是不答应呢?”
“不答应便不答应,告诉他一句话,如今之事,偏安便等于自杀。”
王九儿气鼓鼓的出了营帐准备去了。
“以周帅的名义似乎不妥。”刘士功皱起了眉头。
“有何不妥?我只是替周帅把他想办的事办了,乱世之下,莫要拘泥。”
“是。”刘士功等人连忙冲郑九施了一大礼,暗道郑将军小小年便胆识过人,隐隐有了成大事之气。
刘士功这些读了一肚子书的人臣自然无法理解修士的思维和胆气,他们若是见了李不二的狂放,一定会吓死。
此时的修罗门已经成了阎罗场,李不二在风霜城大杀四方,毫无顾忌,费律经被气的几乎要吐血,大骂萃华宗毫无信义,他想把李不二引入黑境中厮杀,李不二偏偏不去。
可是在风霜城大打出手,两名顶级强者尚未分出胜负,这座城便成为废墟了。
“你当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