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表情,周围人自然是看见了,心中顿时就是一惊。
什么意思?
这是说到皇帝心坎里去了?
还是说,这位瞎子还真有那未卜先知的能力,这些事情真是在未来发生过的事情?
只是还没等他们想出个结果,瞬间又被周远的下一句话给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只可惜,朱元璋还是眼界太窄,考虑的不够周全,这也为黄册制度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一僵,其他人也是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大哥,你要不要看看你在做什么啊?
当着朱元璋的面,说朱元璋眼界太窄?
您老活够了,麻烦别拉着我们去当垫背的啊!
“周先生,你这话是怎么讲的!”
朱元璋不得不问了一句,他是个在乎颜面的人,但是人家可是仙人,这么说肯定是有人家的道理。
周远不急不慢的说道:“黄册设立之初,效果自然是极好的,但这归功于洪武时期清廉高效的行政效率,但是实际上,黄册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3/x′i`a/o?s/h\u?o`..c?o!m*”
“因明太祖将黄册制度设立的太过繁杂,从上到下,牵扯太多,可以造假的地方就太多,这就给了下面的人钻空子的机会。”
“且明朝俸禄一贯很低,看守、审查黄册的机构经费太少,审查工作也太繁杂,这些人就慢慢敷衍,审查的速度慢的不行。”
“地方上逐渐发现朝廷户部对黄册制度的放松,又看到审查的速度慢,就对数据进行造假,甚至索性直接拖延缴纳黄册。尽管朝廷户部三令五申的下文申饬这些地方省份,但造假风气已成,已经无法纠正了。”
“正是因此,黄册制度,实际上在明中时期,便已经是名存实亡,也同样过于依赖黄册制度,大明朝根本就没有足够监察民间的手段,这才导致,国库亏损,税收不足,朝廷却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了那里!”
周远一席话,深入浅出,将明朝灭亡的原因从天灾和人祸的角度一一讲出。
就连李善长都找不到能反驳的余地,甚至于他自己内心深处都有些怀疑。
如果这一切都是周远瞎编的,那为何一切都如此的严丝合缝,有理有据?
上方周远最后幽幽一叹道:“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崇祯五年全国大饥,六年大水,次年秋蝗,八年九月西乡旱,洛阳水涝,民舍全没……更有疫病肆虐,兵临城下时,京营之内数十万将士却无半点战力,这大明焉能不灭!”
听着周远几乎是如数家珍一般的将明末的灾难背出来,众人心中的嘀咕越来越严重了。
该不会……
该不会这人说的都是真的吧?
他真能知晓未来三百年后的事情?
而早就深信不疑的朱元璋则是脸色有些铁青,毕竟如今他刚刚登基,正是雄心壮志的时节,此时听闻自己的大明竟然落到这般下场,心情自然不好。
因此,朱元璋还是忍不住冷哼一声言道:“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