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6看书 > 大明:瞎眼五年,朱元璋想登月? > 第四十七章 大明穷到什么地步

第四十七章 大明穷到什么地步

第四十七章大明穷到什么地步

对于当兵的来说,出生入死,混的就是那点军饷,一年两年不发军饷,或许这些人能忍,但是足足二三十年没有足额军饷,说实话大明能撑这么久才亡,已经是奇迹了!

更别说,大明末期的小冰河时期,那真是全国到处是灾,根本赈不过来。D完:?本@`^神;站` /最(新/·¥章@?a节~:更t\新(?e快o

基本上连朝廷的正常行政运转都成了问题,户部当时有一封奏折是这般写的:“今日见钱,户部无有,工部无有,太仆寺无有,各处直省地方无有。自有辽事以来,户部一议挪借,而挪借尽矣,一议加派,而加派尽矣,一议搜括,而搜括尽矣。”

“至于法已尽,路已寻,再无银两,则是户部无可奈何,千辛万苦,臣等只得相率恳请皇上将内帑多年蓄积银两,即日发出亿万,存贮太仓。”

内帑,大概便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小金库,这封奏折的意思就是户部诉苦,希望你皇帝高风亮节,看在咱们这么多官员连俸禄都没得发的情况下,给点私房钱铺贴一下的意思。

而且一开口,还就是‘即日发出亿万’。

很难说,一日三餐都要吃馒头咸菜,却依然吃不饱的崇祯看到这封奏折该是个什么样的心情。*x·i?a,o·s+h/u,o.n_i!u\.`c~o.m\

而且,崇祯自己也是个傻的,根本就不懂用人之道,被一群东林党忽悠的把唯一能帮他搞钱的魏忠贤一砍了之,然后省吃俭用凑出来点军饷和经费,又全给了袁崇焕这个坑货。

后世有很多人在给袁崇焕平凡,可实际上若是站在崇祯的角度上来看,只会觉得自己杀袁崇焕杀的有些太晚了。

当时可是你袁崇焕说自己能够五年平辽,崇祯喜出望外的直接釜底抽薪,将大明最后的家底都给了他,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二品官职的袁崇焕杀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一品的毛文龙,崇祯依旧没有追究。

甚至于,袁崇焕把好不容易省下来的粮食卖给自己的敌人崇祯都能忍了,继续相信你,觉得这可能是袁崇焕五年平辽计划的一个不分。

结果呢,五年过去了,一点战果没有,反而是建奴直接兵临城下。

建奴都围城了,袁崇焕才慢悠悠的赶到,说是建奴是从别处绕着偷溜进来的,成千上万的建奴,大队大队的骑兵,从别处溜进来的?

若是到此为止,崇祯都还能安慰自己,袁崇焕顶多也就是能力不行,但还是忠君爱国的。?s+h_u.x.i?a\n!g_t.x′t¢.-c?o_m~

结果袁崇焕解围京师时,竟然还想让军队进城?

这已经不是崇祯是不是多疑的事情了,这要是换成赵构,只怕早在你袁崇焕私自卖军粮的时候就已经连下一百八十道‘莫须有’的赐死御诏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为何崇祯如此信任袁崇焕?

那不还是因为当时的朝廷也压根没有更多的选择可供他挑选了?

只是朱元璋又不知道这些,所以听见周远的结论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造反?这天下间,怎么会有皇帝造自己反的事情?”

朱元璋的疑问周远早就猜到了,所以他不紧不慢的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明末年完全不是一个明君就能解决的问题,积弊太深,若是想要通过改革,势必要触怒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反倒是不如直接另起炉灶,一切推到重来!”

周远顿了顿后,又叹了口气道:“而且,大明很多的问题,其实从根上,就出现了!”

朱元璋眉头一挑,你要说大明的根在那里,这个问题还用问么,肯定是在他老朱身上啊。

周远说大明的问题出在根上,那就是他老朱做错了什么事了?

一旁的袁杰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喘,但朱元璋却是突然有一种学生做错了什么事生怕先生要打手板的感觉,小心翼翼的问道:“敢问周老师,这大明的问题,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

之前周远就曾批评过朱元璋的大明宝钞,此时朱元璋无非是想知道更具体的信息罢了。

而周远也确实没让他失望,直接实话实说道:“当然是从大明的开国皇帝身上就出现了问题!”

虽然早猜到是自己,朱元璋还是忍不住一阵心衰。

曾几何时,朱元璋还是有些自负的,毕竟刚刚周远也说了,开局一个碗,结局坐拥江山,这等非凡成就,那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做到的!

当了皇帝之后,他同样也是兢兢业业,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