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政志体系的公平,正义与长久稳定。
各代表依次投票。
由常公这位百岁老人公布票数。
“反对者,三十五票。”
“赞成者,三十七票。”
“弃权者,二十六票。”
结果显然易见,此政策顺利通过。
对于这个结果。
各大代表虽然有些反对,但也是心服口服。
毕竟这是民主的会议,少数服从多数。
这可不是陆沉舟搞黑幕。
全场的代表就王云裳是他的人。
随后就是各大代表集思广益,对长安未来发展的建议。
社会是多元化的。
利益和观点各不相同。
社会矛盾和分歧都是客观存在。
民主会议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渠道。
让不同的利益和观点得以表达、辩论甚至交锋。
通过协商、妥协达成共识的过程。
有助于整合社会分歧。
减少暴力冲突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其中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贾三把有用建议记录在案。
四个小时的会议,落下帷幕。
人民镇府外。
庆阳日报的记者早就在此等候。
“常代表,打扰一下。”
“请问您老对这一次的民主会议有什么想法?”
常公也看过庆阳日报,真是他们的“老”粉丝。
“你们这是?”
“我们是负责采访的记者。”
“会把您的一言一行整理之后,登报的。”
老爷子有所了解,随即清了清嗓子。
“我很感谢,陆将军能邀请老叟参加此次会议。”
“对于此次会议,我有几个想法.....”
庆阳日报的记者又采访了几位代表。
第二天的日报上就出现了他们的声音。
各地百姓也清楚地了解到了。
什么是民主会议。
陆沉舟是真把人民万岁的理念,奉行到了极致。
在往常,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哪有资格在朝会上说话。
与此同时。
城东学宫,明伦堂内。
这是城中世家子弟的学堂。
气氛却是另一种剑拔弩张的炽热。
高悬的“明德至善”牌匾下。
一群身着儒衫,头戴方巾的学子正围聚一堂。
激辩之声几乎要掀翻沉重的屋瓦。
“荒谬!滑天下之大稽!”
一个面皮白净,神情倨傲的青年学子猛地站起。
他是学政大人的得意门生,赵文博。
他挥舞着手中的日报,愤恨地说道。
“奇技淫巧,以疑众心。”
“陆沉舟,不思圣贤之道,不究经义文章。”
“却整日沉迷于这等机括巧器。”
“此风若长,天下士子皆效其行,弃本逐末,攀比机巧。”
“我煌煌千年的耕读传家,礼义廉耻之根本。”
“岂不毁于一旦!”
他声音高亢,带着一种卫道士般的悲愤。
引来周围不少同样衣着光鲜的学子点头附和。
“赵兄此言差矣。”
另一个身材敦实,面色黝黑的学子孙文忠,霍然起身。
他嗓门洪亮,毫不示弱地反驳。
“何谓本?何谓末?”
“陆将军所造之物,解民倒悬,活人性命,此乃大仁大义。”
“岂能以奇技淫巧四字,轻飘飘地抹杀。”
他环视四周,目光灼灼。
“难道我等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坐视百姓冻毙于风雪?”
“而空谈什么礼义根本吗?”
“若民生凋敝至此,那根本,又在何处生根?”
“强词夺理!”
赵文博脸色涨红,厉声斥道。
“仁义在教化人心,在正本清源。”
“此举不过诱惑人心,使人只知逐利。”
“忘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
“长此以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国将不国。”
“教化?人心?”
孙文忠毫不退缩,声音反而更高。
“教化若不能让人吃饱穿暖,便是空中楼阁。”
“赵兄饱食终日,锦衣玉裘,自然不知寒士饥寒。”
“陆将军以巧技活人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