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鞑靼虎视眈眈,东有倭寇屡屡侵扰,若无强军,何以安天下,何以保万民?”
“朕意,欲从整顿军备,操练兵马入手,扬我大夏国威!”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整顿军备?
操练兵马?
说得轻巧!
军队那一块,可是个天大的窟窿!
三大营糜烂,边军缺饷,这都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顽疾了!
更重要的是,军队,尤其是京城三大营,那可是勋贵集团的自留地!
那些世袭罔替的国公、侯爷、伯爷们,盘根错节,势力庞大。
皇帝想动他们的蛋糕?
怕是比从文官集团手里抢权还难!
李睿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难处。
所以,他的目光,先投向了边军。
“朕欲派遣钦差,巡视九边,查核兵额,犒赏三军,以振军心。”
李睿顿了顿,目光扫过兵部尚书郑元,“兵部,即刻拟定章程,三日内呈上来。”
兵部尚书郑元,是个年过六旬的老臣,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快十年,向来以持重老成著称。
他闻言出列,躬身道:“陛下,巡边犒赏,乃国之大事,所需钱粮甚巨,如今国库刚刚有所充盈,若如此大动干戈,恐……恐难以为继啊!”
“钱粮之事,朕自有区处。”李睿摆了摆手,“郑爱卿只需拿出章程便可。”
“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边军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祖宗之法,不可轻改。”
“况且,若无内阁票拟,六科审阅,兵部……不敢擅专。”
好家伙!
直接把内阁和六科抬出来当挡箭牌了!
李睿的脸色,沉了下来。
他知道,自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的势力空前膨胀,皇权受到极大制约。
皇帝想要直接插手军队,尤其是绕过内阁和兵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他没想到,这郑元,竟然敢当面跟他打太极!
“郑爱卿的意思是,朕的旨意,到了你兵部,就不好使了?”
李睿的声音,带着一丝危险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