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得半死的唯一好处,是发了套喜庆的衣服。胭脂色窄袖短襦配白色百褶裙。统一梳单螺髻,用银制蝴蝶步摇固定住,簪上红色绢花。
这一套行头,少说值三两银子。
听说事后不用退,属于自己,不止其他人眉开眼笑,干劲十足,连苏蓉也觉得在衙门打工,福利真不错。
虽说灯谜诗会不能作为座上宾参加,但以另外一种身份加入,见识这时空的七夕盛况,也算桩幸事。
灯会当夜,天公作美。
满天星辰映衬人世间的万家灯火,仿佛世外桃源的繁华热闹,暂时将外界种种不太平的因素掩盖。
县衙大门前的照壁下,竖立两盏人高走马灯。
苏蓉等八名穿戴整齐、化着精致妆容的侍女,迈着袅袅婷婷的步伐,将络绎不绝,手持邀请贴的宾客,分别引导入会场。
庭院里挤满人。
文人墨客聚在一起,簇拥叶清辞这一县父母官,猜灯谜饮酒,吟诗作赋,不时发出欢笑声。
孩子们穿梭人群中,手里攥着糖果,提着各种小灯,你追我赶。
女眷们身着绮罗华裳,满头珠翠,三三两两闲庭散步,保持优雅风度,观赏各处悬挂的花灯。
情感深厚的夫妻,或则悼念逝去的家人亲朋,则走向后衙荷花池放河灯,寄托自己的祝福和哀思。
每一盏花灯贴有灯谜,猜中者可以领奖。
宾客们同样能将自己带来的花灯挂上去,让别人猜谜,博个同乐。
叶清辞亲手写了十份灯谜。七盏花灯悬挂在文人聚集地,三盏花灯挂在女宾客所在地。
凡是猜中者,重赏。
邓慧盛装打扮,眼中闪烁志在必得的光芒,第一时间走向那三盏挂出来的花灯。
原本包围着花灯观赏的女眷们,看到她出现,不约而同四散开,让出一条道路。
自从县丞、主簿一干人落马,教谕家女眷便是宜阳县身份最高的贵女。邓慧直奔县令大人的三盏花灯而来,大家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