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6看书 > 重生六岁,十八岁把女星们宠上天 > 第7章 小小布局

第7章 小小布局

么菜呀?我们家怎么没有?”

罗夏蝉抬眼瞟了瞟儿子手上的蒜苔,手头动作不停,嘴上回道:“这个呀,叫作蒜苔,咱庐陵人也叫它蒜条哩,用它炒肉吃,可香嘞,哦,小馋猫,你是不是想吃了?我去梅阿姨那儿匀点过来?”

罗夏蝉还以为儿子嘴馋了,放下手头东西,作势起身。

余顺赶忙伸手拦住母亲,解释道:“不是不是,我不想吃,我只是看见我们家没有!”

见儿子确实不像想吃的样子,罗夏蝉便又稳稳坐好,耐心地向儿子解释:“这蒜苔啊,这个季节咱庐陵本地是没有的,得等过完年,每年的 4 月、5 月,庐陵市旁边的罗田镇才会种出来,产量也不多。本地种出来的吃起来可比这外地的香。

嗯,你手上这蒜苔,这季节是咱国家北方一些地方才能种出来,他们会运到咱们西江省的豫章市,你梅阿姨的老公,是长途汽车站的司机,每天早上开班车拉客人去豫章市,下午再拉客人回来,顺便就买点蒜苔回来卖,所以咱们家没有,整个水沟前菜市场,也就梅阿姨家有。”

给儿子解释完,罗夏蝉又低头算起账来。

余一顺眼珠子一转,又问:“豫章市,是秋露姨姨住的那个豫章市吗?”

罗夏蝉家里一共兄弟姐妹七个人,老大罗春柳,在市招待所上班。

老二罗建国,在市食品公司上班。罗夏蝉行三。

余顺嘴里的秋露姨姨是行西,丈夫是个军人,军龄有些年头了,在部队里聪明能干,都提拔到营级干部了,所以罗秋露随军去了豫章市居住。

老五罗卫国,老六罗强国跟罗夏蝉的父母一起在市里面叫中山场市场卖猪肉。

老七罗冬霜最小,还在读书。

老西罗秋露没随军之前,和罗夏蝉两姐妹合伙做过生意,所以余顺对这个姨娘挺熟悉,这会儿提起,也不会让母亲起啥疑心。

“嗯,就是那个豫章市,顺哥儿记性真好。”罗夏蝉随口应道。

“哦,那我们可以叫秋露姨姨在豫章买这个蒜条回来给我们家卖呀,那我们家不也有了。”余顺装作天真无邪地说道。

这一语仿若一道惊雷,瞬间惊醒了梦中人。

罗夏蝉手上的动作猛地一顿,整个人愣在了那儿。

改革开放的春风己然吹过了 11 年,可作为一个质朴纯粹、刚从土里刨食、转型做小商小贩的个体户,罗夏蝉的思想跨度还没那么大。

她一首本本分分地守着这摊生意,眼睛就盯着面前这“一亩三分地”,从未动过“做大做强”的念头,只觉着自己这么踏踏实实地干就挺好,起码比那些在不景气工厂上班、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的工人强多了。

但儿子这无心之言,仿若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一时间,罗夏蝉心里犹如翻江倒海,思绪万千。

见自己一句话点醒了母亲,余顺便知趣地不再打扰,他心里有数,以母亲的商业头脑,肯定能从中挖掘出无数商机。于是,他自顾自地又在市场里溜达起来。

这个时期的菜品,种类远没有后世那般繁杂多样,大多是些本地当季的新鲜蔬菜。

那会儿的蔬菜,那才叫真正的绿色蔬菜,不像后世靠各种“科技与狠活”催熟长大的,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经过漫长生长周期才长成的,施的肥也大多是农家肥,摆在摊位上,个个水灵灵的,鲜嫩欲滴。

余顺边走边寻思,要是后世的人们都能吃上这些健康的食品,得病的几率是不是就能小很多?

后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各方面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随之而来的,却是各大医院人满为患,不分昼夜,车水马龙。

余顺正逛着呢,就听见母亲的呼唤声,忙不迭地跑了回去。原来,母亲不知不觉己经把摊位收拾妥当,没卖完的菜品都托付给了梅阿姨帮忙售卖,这会儿正心急火燎地要带着余顺回家呢。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