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的道家思维,去解读这部佛门至高经典。
当读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时,他心中猛地一动。
在道家语境中,“道”是无形无象、不可名状的本体。那么,这里的“如来”,是否也可理解为那超越一切形相、不可言说的终极“大道”本身?并非特指释迦牟尼其人,而是那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宇宙真谛?
如此一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便与《道德经》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遥相呼应!都是在阐述那至高真理无法被具象化描述,一切可被感官认知、语言定义的表象,都非其永恒不变的本体!而“见诸相非相”,即看破表象直指本质,方能“见如来”见大道!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一道前所未有的灵光如同闪电般劈开他思想的混沌!佛经道典,看似路径迥异,言语不同,其指向的终极真理,竟如此殊途同归!王重阳祖师提倡“三教合一”的深意,此刻如同画卷般在他眼前清晰展开!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万法归宗,不离此‘心’!修行的根本,原不在外求神功秘籍,而在内求此心之明澈,以见本性,以合大道!我懂了!我终于懂了!!”
不止是今生对武学的困惑,连同前世种种生活、工作中的迷惘困顿,仿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豁然贯通!一种难以言喻的清明与喜悦充盈心间,他忍不住抚掌大笑:
“哈哈哈!妙哉!妙哉!大道至简,原来就在此处!”
“呵呵呵……善哉!善哉!”就在鹿清笃开怀大笑的同时,一个温和而充满欣慰的笑声,也自他身后响起。
鹿清笃悚然一惊,猛地回头。只见一位身着朴素道袍、面容清癯、长须飘然的老道,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他身后数步之外,正含笑看着他。其人气质冲淡平和,目光温润深邃,正是当今全真教掌教,丹阳子马钰!
“掌教师祖!”鹿清笃慌忙起身,手里的书都差点掉在地上,深深一揖,心中惊疑不定。自己方才沉浸于悟道的狂喜,竟丝毫未察觉身后有人,这位掌教师祖的修为,当真深不可测!
马钰微笑着虚扶一把:“不必多礼。你是志敬门下的弟子吧?贫道记得,你叫……鹿清笃?”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确认。
“嘿嘿,正是弟子。”鹿清笃直起身,脸上带着几分惊讶和受宠若惊的憨笑,“没想到师祖您老人家日理万机,竟还记得弟子这微末之名。”
全真教上下弟子数百,自己既非天资卓绝,又非名门之后,掌教真人竟能记住自己这个“小透明”的名字,这份细微处的用心,让鹿清笃对马钰的敬佩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