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一场针对中共的血雨腥风开始了。这么大的行动,一旦开始,就不可能完全保密,彭北秋敏锐地意识到,鲸落也会行动,这是让鲸落现形的绝好机会。
果然,正在开会,电报员进来报告,戴老板打来电话,指定让彭北秋去接,彭北秋忙出去接电话,会议室的氛围一下变得很微妙,这样的场合,老板亲自来电,而且用的是内部加密电话,显示了对彭北秋的重视,无形中抬高了他的地位。
唐副处长心里却“咯噔”了一下。
来之前,他和戴老板是通了气的,老板对于这次行动是非常支持的,按理说,来电话,应当是和他交流才是,毕竟他是副处长,第二把手,开会的人中职务最高的人。
他敏感地察觉到,老板一定背着自己,交给了彭北秋某项任务。他想起了彭北秋在车上说的事……
***
作为特务处一、二把手,来之前,老板还和他商量了一下上海站的人事安排,由于上海站的地位日益重要,准备将站升为区,成立新的上海区,区长并兼任驻沪警备司令部侦缉队队长,将侦缉队抓到手,是两人的共识。
这个位子原来是贺军任命邬文静的,贺军死亡之后,他们将原来是调查科浸透的这个位子抓到手了。
两人的意见还是马绍武留任,但新设一个副区长。关于副区长的人选,两人却出现了分歧,老板主张由李队长下派担任,充实一线,唐副处长却主张提拔王兴发。
复兴社官场中有一种潜规则,就是排排队,吃果果,老板不可能每一个人的提拔都过问,他每提一、两个人,唐副处长如果没有反对,老板也会默认他提一个人,然后是分管人事的总务室、相当于秘书处的机要室、核心部门情报科等等依次分别提名,以此类推。
马绍武留任,如果李队长再任副区长,相当于上海区一、二把手都是老板的人。唐副处长也不愿意得罪李队长,李莲花这个人,骨子里似个怨妇,报复心特别重,下手特别狠。
于是,唐副处长提出,这次带他来上海,让他和王兴发比选,看谁作的贡献大,就任命谁。
私下里,他己经给王兴发交了底,王兴发作为上海站情报组组长,手下的外围人员、线人众多,在上海有先天的优势。
以他对王兴发的了解,王兴发肯定会给李队长使绊子。
这样,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唐副处长是黄埔三期的,老板才是六期的,据说还没有毕业,在骨子里,他不是很看得起老板的。
委座派遣他来任副处长,就有制衡老板权力的意思。
委座用人,喜欢搞制衡,比如,有了调查科,就设立一个复兴社特务处来制衡,绝对不要一家独大。
调查科对付中共成绩斐然,风声水起,加上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支持,气势日盛,委座就从经费、人员方面扶持复兴社,向特务处倾斜。
唐副处长隐隐觉得,复兴社内部打破均衡的,很可能就是身边这个兢兢业业的秘书。
因为彭北秋是黄埔西期,和林彪都是同学,校长对他评价极高,极欣赏,资历、经验、地位足够,不是李队长,王兴发这些人所能比拟的,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他也不可能一首做秘书,他倒向那一边,那一边的势力就会大增。
彭北秋的选择,最终将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