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就是应验在这儿了。′s′y?w?b+o~o!k..,c,o*m_
凤姐儿做坏事儿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恨得压根儿痒痒,但是这么数一数的话,她其实也做了好几件好事儿的。
在金陵守孝的最后三个月里,娴玉每日看着凤姐儿,就忍不住会想起原著里她的这些情节,还有她最后那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结局就忍不住叹息。
而凤姐儿自从能听见娴玉的心声之后,更是反复直面了自己凄惨的命运——时不时就来,还经常一次又一次那种。
一开始,凤姐儿这小姑娘还很是惊吓了一阵子的,后来就渐渐习惯了。然后就开始了思索——为啥她会有这样的命运?她真的会为了钱和权力做出那样可怕的事儿吗?
迷茫之中,又是娴玉的心声为她解了惑。
【什么命运,都是瞎说八道。只要凤姐姐坚持本心,不要做恶事,那肯定不会那么惨的啦。¨优!品\小.税.旺¨ ,毋`错¨内_容`当然如果能够不嫁进贾家就最好啦。毕竟不管谁嫁进去,摊上二姑母王夫人那样的婆婆都会倒霉的啦。】
第57章 渊源总有几个拎不清的蠢货。……
娴玉一时间说秃噜嘴,居然把王夫人安成了凤姐儿的婆婆,好在她很快就反应过来,王夫人只是凤姐儿的姑母,而凤姐儿的婆婆其实是邢夫人。
不过也难怪娴玉会记混了,主要是王夫人的存在感过于强烈了——她明明是二房贾政的夫人,跟长房贾赦家不该有什么牵扯,但就是因为她是荣国府上一任的掌家媳妇,又恰好还是凤姐儿的亲姑母,所以凤姐儿作为继任者,肯定要跟她多往来交流了。
一二来去,王夫人的存在感就比邢夫人这个正经婆婆强烈的多,也就难怪,娴玉一想起凤姐儿“婆婆”这个角色,第一个就想起了王夫人而不是邢夫人了。*E¨Z/晓′税¨罔′ ?已_发/布~嶵+歆_蟑¨洁¢
毫无例外地,娴玉心中这点儿思绪转折,也全部都外放给了凤姐儿知道,让她一脸懵逼的同时,对嫁进贾府、做贾琏这个荣国府嫡长孙的媳妇儿这件事儿,愈发抵触了起来。
其实在听见娴玉吐槽之前,凤姐儿对王夫人的印象并不算很深。
因为凤姐儿还没出生的时候,王夫人这位她的亲二姑母就出嫁了。故此她根本就没有什么小时候被二姑母抱过这种记忆。
不过等她长大了一点儿,略微懂事之后,倒是因着王家跟贾家联络有亲,又同在京城常住,跟贾家多了些走动。
但这也仅限于是跟着王家老太爷、老太太跟贾家的老太爷、老太太还有少爷们见面。
跟女眷们打交道并不算太多。
因着凤姐儿作为王家长房的嫡长女,其实自小儿就是被当男孩儿养着的。
她亲娘虽然早逝,但是因着她自幼就聪明伶俐,很得王老太爷和王老太太的喜欢,故此,她基本就是这二老给带大的。
也幸亏如此,不然还不知道会是什么个模样了。
她爹王家大老爷是个不中用的,不但没有什么才能,人品也是大大的不行。之前因为“宠妾灭妻”搞出来一个比嫡出孩子还大的庶子,直接把凤姐儿的生母给气死了之后,又闹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极品事儿出来。
凤姐儿的生母也就是他的原配死了之后,这位王家大老爷居然觉得没有正房夫人管着的生活十分之爽,竟也没有立刻就续弦再娶,而是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了好几年。
直到王家老太爷和王家老太太实在都看不下去了,这才帮他张罗操持了一个靠谱的继室,总算是稍微消停了一点儿。
只是这位继室李氏夫人,虽然也出自书香世家,但却已经没落了好几代,现在也就只剩下个名儿略微好听一些,家里头跟普通的平头百姓已经不差什么,根本看不出半点儿世家大族的派头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若不是如此,这位李氏夫人也不会委屈自己一个黄花大闺女嫁给王家大老爷这种中年丧妻的鳏夫。
这么看起来,王家大老爷这门婚事儿,跟贾赦还有贾珍都挺像的。
他们身为世家大族的嫡出公子,娶的原配肯定都是门当户对的世家贵女,但原配没了之后,再续弦娶的就要降格儿了。
比如贾赦的继室邢夫人的家世跟他亲弟弟贾政的原配王夫人的家世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贾珍再娶的尤氏家世更是一个笑话——尤氏自己的家庭就是重组家庭,尤氏的老爹好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