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6看书 > 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 第46章完结

第46章完结

使臣来到武昌后,使尽浑身解数责难陆逊,然后回建邺复命。¨x^i¢a!o~s^h\u/o_c-h+i·..c\o\m^

“陆逊有什么反应?”孙权询问道。

“他什么都没说。”

“再去质问他!”

就这样,孙权几次三番派出使者前往武昌责备陆逊。

陆逊心里拔凉拔凉的,他年已六十三岁,忍受不了这样的屈辱,没几天便气病了。陆逊病得越来越重,事实上,他心底里早已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他盼望能马上病死,因为对他来说,这已算是最体面的死法——至少没让孙权直接下手,也没落到自杀的地步。

五十年前,陆逊的族祖父陆康在孙策的围攻下破城身亡,诸多陆氏族人也死于此役。虽说当初孙策是在受制于袁术的情况下和陆康开战,但陆氏对孙氏的仇恨却是实实在在的。

“比起陆氏的繁盛,仇恨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是年幼的陆逊最后一次听到陆康的话。·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

此时此刻,陆逊不知是在梦里见到了陆康,还是在诉说临终遗言。“比起陆氏的繁盛,仇恨又算得了什么呢?”他闭着眼睛,反复念叨着。

“陆氏的繁盛……”

陆逊的儿子陆抗伏在父亲的床边,痛苦地点着头。

公元245年的春天,江东最大豪族陆氏的大佬,就这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孙权逼死了。

陆逊死后,孙权又拿出这封罪状书质问陆抗。陆抗强压怒火,不卑不亢逐条辩驳。在《世说新语》中描述江东“吴郡四姓”中的陆氏以忠著称,可是,没有人能真正理解陆氏背负的“忠”有多么沉重。

孙权听完陆抗的辩驳佯装懊悔,“我起初听信谗言,辜负你父亲的忠义,今天,我把这罪状书烧掉,以后再不想看到了。”说罢,他强挤出几滴眼泪。

陆抗垂着头,面无表情。-k/u`n.l,u^n.o*i*l,s\.¨c·o+m·他知道孙权的眼泪根本廉价得一文不值。所有屈辱和仇恨自己都必须忍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换来陆氏的安泰。多年后,陆抗成为吴国末期的名将,后面还会讲到他的故事。

这个时候,陆逊的侄子——陆胤仍被关在监牢中饱受严刑拷打。

“说!你从谁那听到鲁王要当太子的?”

一定不能做出背叛太子的事。陆胤咬紧牙关,誓死没有出卖孙和。最后,他实在忍受不住折磨,遂大声喊道:“我招供,是杨竺告诉我的,全都是杨竺说的!”

杨竺泄密?!孙权当即将杨竺下狱。杨竺被屈打成招并处以死刑。

陆逊之死,标志着“南鲁党争”第一回合结束。陆逊死后第二年,孙权拜步骘为丞相、吕岱升任上大将军、全琮升任右大司马,以上三人全是支持鲁王孙霸的重臣。貌似局势已经了然,孙权是有意拿太子党开刀,力挺鲁王党。但先别忙下结论,继续往下看,身为太子党中流砥柱的诸葛恪(诸葛瑾的儿子)升任大将军,驻军武昌,接替陆逊镇守荆州,而同是太子党的朱然也升任左大司马。

孙权内心到底是偏向太子党还是鲁王党?吴国群臣被搞得云里雾里。我们对这几位获得升迁的重臣身世稍加分析即可一窥究竟。

诸葛恪,徐州琅邪人;步骘,徐州淮阴人;吕岱,徐州广陵人。显然,孙权在大力提拔江北士族。

有点疑问的是朱然,表面上看他是江东人,但考证他的身份可以知道,他原本姓施,只是后来过继给江东丹杨郡的朱治为养子(丹杨朱氏和吴郡朱氏并非同族),另外,在昌黎所作的《太学博士施士丐墓铭》中又记载施然(朱然)祖籍非江东。所以,朱然的身份也确定了,他过继给朱治前是江北人,即便过继后也不属于“吴郡四姓”中的朱氏。

可全琮却是江东吴郡实打实的豪族,他排在孙权提拔的名单里,一是因为他非陆逊一党,二是因为他老婆孙鲁班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孙鲁班在“南鲁党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