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6看书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258章 纪效新书·补遗

第258章 纪效新书·补遗

第258章 纪效新书·补遗

在另一个时空中,很多人都嘲笑曾国藩的这种笨办法。3??看:书??屋<\<小:¥说>?;网??£ _?首|发?.

但其实设身处地想一想,这种将防御工事日常化的理念,不仅突破了华夏传统野战的思维定式,更暗合另一个时空中近代堑壕战的雏形。

更是将复杂的带兵规范化,程式化,让一帮书生也具有操作性。

陈凡想到这,愈发对曾国藩的练兵方法感兴趣起来。

于是便又追问道:“老先生,您还没说,您是怎么操练湘军的。”

曾国藩许是累了,转身进了宝瓶门,在门边石桌旁坐下。

“士卒每日操练「劈、刺、格、挡」四式,要求「力贯矛尖,身随刀转」。新兵需通过「三试」:刺草人百次不喘、劈木桩十断九裂、持械疾跑百步不落方可入营。”

“矛贵直入如毒蛇吐信,刀求横扫似猛虎剪尾。”

陈凡点了点头:“那火器呢?”

“三速——装药速(鸟枪30息/发)、列阵速(火器营半刻钟置防)、撤退速(携炮拆解不可过百息)。”

陈凡越听越是兴奋,这些是什么?

这些都是细化到分秒的经验啊。

兵书固然有用,但哪能跟带过兵、打过大仗的人手把手教你的好?

“我湘军临敌,先以火器轰击,待敌阵稍乱,则变鸳鸯阵为三才阵突击,此法歼敌甚众。?微^趣?小??说??? ?追}o最?新§?章>节£”

“防御时以粮车围成「回」字形工事,车隙架劈山炮,车顶置湿棉被防火箭。祁门之战,我湘军以200辆粮车结阵,击退太平军陈玉成部万余兵力。车阵环列如铁壁,发炮如雨,贼尸枕藉。”

陈凡片刻也不敢分心,只恨出来时没有带好纸笔,他认真记下后又问道:“那体能……哦,就是负重训练怎么训练呢?”

“兵贵如猿猱之捷,故练足力为第一要义,凡过壕沟五尺者,不得持械踌躇。士卒负30斤(含5日干粮、武器、帐篷)日行60里;哨长以上军官需额外背10斤地图文书。当年湘军初创,我令团练每月两次「百里奔袭」,要求8时辰内负重20斤跨越湘赣交界山地。这负重可以是杂物,亦可以是石锁】

陈凡暗暗咋舌,每个月两次百里负重行军,真要是在这个时代能做到,那甭管是倭寇还是土寇,打不过,最少贼也追不上。

现代步兵都要考核负重拉练,没想到曾国藩那个时代就已经有针对性的相关训练了,这么一说,曾国藩的思维还挺超前的。

曾国藩教的很细,不厌其烦,只要说到重点,他反复叮嘱,一一举例。

陈凡是对古代战争一窍不通的小白,当曾国藩听到陈凡问“什么是鸳鸯阵”的时候,摇了摇头道:“你这夫子,什么都不懂,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最少你也要看一看戚南塘的《纪效新书》啊。_j!i′n*g·w,u′x·s+w~.¨c_o,m*”

说罢,他恍然道:“哦,你这个年代有倭寇没戚南塘是吧?”

陈凡闻言眼睛一亮,语音中带着颤抖问道:“曾老先生~~~你,你还记得《纪效新书》吗?”

曾国藩并没有回答陈凡的问题,而是笑道:“刚刚我在塾中听说你独创了骈文入八股的法子?”

陈凡老脸一红,系统咋弄了个满清过来的老师,自己那点文抄故事,全都被人掀了老底。

曾国藩见他这幅摸样,第一次“哈哈”大笑起来:“看来你还要做这个大梁的戚南塘啊。”

陈凡嘿然道:“曾老先生教我那么多,我准备结合老先生的练兵办法,然后在参详一番《纪效新书》,将二者结合起来,最后成书交给学生,书名《文正公兵法》!扉页上就写着【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

说完,他顿觉不妥,文正是曾国藩的谥,特么,人家站在自己面前,自己直接给人家谥号整兵书上去了。

但也不对啊,他确实……

一笔糊涂账。

好在老曾还是要脸的,他摇头笑道:“那就不必了,老夫当年练兵也是参校《纪效新书》!”

“我可以将《纪效新书》里的一些重要内容抄录给你,但你也需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老夫的一些练兵法子,你也可以参详后,补充戚南塘兵书一二,嗯……就叫《纪效新书·补遗》吧。”

陈凡赶紧退后一步,郑重躬身行礼道:“谢过老先生了!”

两人回到书房,陈凡亲自研墨,曾国藩提笔看向一旁的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