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睿这篇文章章法森严,逻辑环环相扣,融摄儒学精髓,摒弃空谈浮华,且针砭时弊、可以启迪世人。
看着罗尚德和他幕友的表情,谢涛、郑睿当然知道,他们的文章已经博得了两人的认可,甚至是惊艳。
本以为这次前来迎接大宗师,会成为弄巧成拙的笑话。
谁知峰回路转,那乞丐竟然随意圈画出了这“六德六弊”,果然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大宗师看了他们的文章后,相比“遗才大收”的名额里,他们稳了。
他们是高兴了,但这时陈凡却心里打起鼓来。
这篇文章他自己是十分满意的。
给大宗师看后,大宗师那里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本以为这次是三指捏田螺——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谢涛、郑睿的文章一递上来,罗尚德和幕友看他的目光就变得“惋惜”了。
他疑惑地看着谢涛、郑睿。
谢涛这个人他不熟悉,但郑睿他却是知道的。
上次讲会之后,郑睿原本跟他一样,只不过都是参加了府试的童生而已,两人一同参加了上一科的院试。
自己有系统的加持,读书进度快,且有历代大儒写得文章可以参详,所以才在院试之后转攻乡试。
可这郑睿没有系统,倒不是陈凡不相信对方是天才。
天才为什么不参加科试,堂堂正正争取乡试名额,而要走后门,抢“遗才大收”的名额呢?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就在陈凡等人各怀心思之时,沈彪和那个王济的文章都已经写好,两人前后交了卷子。
罗尚德接过卷子一看,差点没晕过去。
又是两篇水平极高的文章呐。
沈彪的破题……好直有其蔽者,非好直之过也。
夫好直有蔽,则将禁天下使不直乎?
开篇振聋发聩,直阐题旨。
就这个破题,放在乡试,能写出这水平的也是寥寥。
若用一句话来给沈彪此人的文章作个评价,那可以说是:“文足以达难显之情,【绞】字分明如画。”
罗尚德对沈彪文章的评价,用另一个时空的解释是:“文字穿透力强,能化抽象为具象,直击人的心灵深处。”
【绞】字通【皎】,是清晰明亮的意思。
罗尚德是说沈彪这篇文章,文字如绘画般精确生动,用字极具画面感,一字一景,纤毫毕现。
再说王济的文章,他抽的题目是【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王济的文章,破题虽然中规中矩、乏善可陈。
但他在起股时却异峰突起,能够看出此人虽然文章不如其他四人老辣,但也是可造之材,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按照排名的话,在罗尚德心中的顺序是陈凡-谢涛-郑睿-沈彪-王济。
中间这三人其实文章水平可以并列第二。
本来罗尚德估计引来谢涛三人,是想从中剔出谢涛、郑睿,但又怕剔出两人,随即增补两人,看起来太过明显,故而引来了王济。
所以对罗尚德来说,最好的结果是陈凡、沈彪、王济三人入选。
可现在……
看样子只能留下陈凡、谢涛和郑睿三人。
沈彪剔除也就罢了,王济……
罗尚德有些苦恼。
他没想到,想要小小操弄一下权柄,最后却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
这时,门外围观的百姓们早就等不及了。
有人壮着胆子问道:“大宗师,谁得文章作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