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正嘉折文
陈凡没有想到,本来自己的投桃报李之举,竟然意外收获了任务的完成。
其实沈应经预测的题目,虽然在陈凡看来,可能性很大,但不到乡试那一天,谁都不知道究竟预测的对不对。
他将题目拿给徐怙,也是因为徐家在海陵很多事情上,表现出跟自己同进同退的立场。
可他着实没想到……
“这神品的《生财有大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兑现奖励,难道还需要特定的时机?”
陈凡心里隐隐有个猜测,整个人甚至有些激动了起来。
另一个奖励“正嘉折文”,系统的解释终于让陈凡了解了这个头衔的厉害之处。
之前同样是系统给的“成弘法脉”,以及这次给的“正嘉折文”,其实都是另一个时空中明朝某一时间段内,文体文风的豹变。
“成弘”指的是成化、弘治年间,而“正嘉”当然指的是正德嘉靖年间。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一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体,在其臻于成熟之后,都会随继出现一个极其盛大的局面。
明代的八股文也不例外。
他在成化、弘治年间,文风趋向于成熟之后,随之而来的正德、嘉靖两朝便是其极盛时期。
在此之前,混穆初开,无论文体、理念、作法,明代八股文都处于一个初创到逐渐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之中。
虽然在成化、弘治年间已经趋于成熟,但尚有足资完善之处。](μ看?.书?屋| !ˉ已μ发?布|&最~新t$章?¨节÷:
后此盛极而衰,文风颓变,逐渐偏离了八股时文的正宗。
崇尚才情、雕琢日盛;专讲机法,务为灵变;文无实理真气,气脉渐弱;文词浮艳,佛经道藏摘而用之成了正嘉之后八股文的主流。
总之,在正嘉时期,手握衡文录士的主考们,对“摽窃异端邪说,炫奇立异者,文虽工,弗录”。
说这些,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正嘉时期,八股文蔚为大观、浩浩汤汤、高手如云的场景。
但说几个人名,估计很多人就理解了。
“海瑞、王慎中、罗洪先、嵇世臣、茅坤、高拱、翟景淳、王世贞、张居正、杨继盛、许孚远、胡定!”
如果这些人在文章上还只能算是名家的话。
那执牛耳者也有。
唐顺之、归有光!
陈凡得到的这个头衔,与他而言,最大的好处便是一瞬间,这些名家大儒的写作手法、包括对经义的各种理解,犹如“灌顶”一般,灌输到了他的脑海中。
以往那些在读经义时的阻滞,此刻忽然从各种角度被人强行打开。
那种好似仙侠小说里,功力突然暴涨的爽感,这一刻,他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
就在他在房中闭着眼细细品味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时,突然,书房的门在外面被人敲响。
敲门之人是今日丁班的值日生张祖胤。+b¢o+o_k′z¨u¢n¨._c+o?m~
“夫子,今日庭讲孟子《子莫执中……》,时间到了,海先生让我来请您!”
陈凡笑着点了点头,扶着张祖胤的大脑袋道:“祖胤最近也跟着丁班学到《孟子》了?”
张祖胤憨憨道:“回老师的话,《孟子》我已经读完,现在正在读大学,而且也能跟着其他同窗一起学习破题了。”
陈凡欣慰的点了点头:“走,去看看你们究竟学得如何。”
等到了院中,果然,弘毅塾的所有学童们都搬了凳子出来,大家聚集在院中等待陈凡讲课,院子外,不少百姓、读书人也扒着院墙,不管能不能听懂,好奇的张望着院内。
其中尤以读书人居多。
这个情况在这个年代非常常见,只要是社学,每月都会举行一两次“院讲”,院讲那日,若是这社学夫子名气较大,四里八乡的读书人都会早早守在社学外面,免费听上一节课。
而且社学的夫子也不能敝帚自珍,阻拦他们,不然,“有教无类”又怎么算?
待陈凡到来后,场中逐渐安静了下来,就连扒着院墙看热闹的百姓们也渐渐停止了说话。
陈凡扫视了一圈学童们,笑着道:“今日讲【子莫执中】!时间有限,就不让大家一一发言了,由我来讲一讲这段话的意思。”
“【子莫执中】出自《孟子·尽心上》,全段应是: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