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莫是战国时,鲁国的一位贤人,他的主张是【执中】,也就是持守中道。孟子先是肯定了他这种做法,比极端(比如杨朱的【为我】或墨子的【兼爱】)更接近正道。”
“孟子首先承认【执中】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方向,因为它在两极之见,寻求平衡,本就符合我们儒家【中庸】的精深!”
说到这,他对众人道:“大家觉得对不对?”
台下一群小萝卜头连连点头。
“但!”陈凡这时突然道:“若只是【执中】而不懂权变,这个【执中】是不是好似又陷入了【固执一端】的局面?与那些偏执极端,似乎没有区别?”
院中的孩子们皱眉思考着陈凡话里的意思,有的似乎已经理解了,陈凡看去,大多是丙班的学童们,丁班的很多人都还困在逻辑中,不能自拔。
这时,一名扒在院墙上的年轻读书人道:“陈夫子,听不懂啊,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陈凡微微一笑:“就好比你对父母尽孝,若父母犯错时,你依然一味顺从,你这种行为就是看似【执中】(遵守孝道),实则违背了【权】的原则!”
陈凡对那年轻人道:“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以谏诤修正、劝道父母!”
陈凡哈哈大笑:“没错。”
这下子不仅院中弘毅塾的学童们,就连院墙外目不识丁的百姓们也纷纷点头,觉得陈凡说得很有道理。
尤其是郑应昌,他爹最是好赌,原本郑家在高邮州也是豪富人家,但到了他爹这一代,赌博赌得田舍都抵押了,害得臭脚不得不“设计”陈凡,搞了个长期饭票。
以前的他在家中不敢说一点父亲的错,生怕乡邻说他不孝。
但现在经过陈凡,用这么清奇的角度一解释,他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的书竟然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陈凡现在懂了,正嘉折文这个头衔,给他带来的一个重大好处,就是能用不同的视角来理解经义。
比如这一段,若是放在以往,他绝不可能这么理解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我再举个例子,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对也不对?”
果然,一谈到男女之间那点事,围墙上的小年轻们,懂的都懂,纷纷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来。
我靠,不管哪个时代,都有这群骚哄哄的家伙。
“但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嘿嘿嘿嘿!!!!!!!”围墙上发出一阵LSP的笑声。
算了,讲不下去了,直接做题吧。
“大家用这段话为题,写篇文章来!”
“我写个范文,大家一会儿抄了,拿回去揣摩!”
听到这话,不管是墙里还是墙外的读书人,眼睛通通亮了起来,尤其是围墙上那些读书人,他们本身就困于教育资源有限,说白了,放到另一个时空中,就是山区贫困学生类似,他们可能有课本,但写作文却没有《优秀作文大全》这种书开阔眼界。
陈凡写了一篇范文,那对于这些人来说,就是拓展思路、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而且还免费,要不然他们为什么一大早,天还黑着,就赶路来海陵?
还不就是为了这院讲?
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