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6看书 > 古典白话合集 > 百家公案 第81到90

百家公案 第81到90

第八十一回断劾张转运之罪

断云:

一封奏章入奏君王,使贪赃者罢职归乡。!l^a/o′k.a.n·s/h*u+.`c+o!m_

正直为官秉持国法,包公才干谁能堪比?

话说包拯脱身回到县衙,便与少府主簿密谋此事,差遣二百名弓手,令他们到北门埋伏,等转运使经过时,见到有行李扛箱之类的,就一起上前夺取。弓手领命而去。过了很久,转运使果然有满满一路的行李运来,众士卒一起上前将行李夺走,回来见包拯。包拯打开行李,只见里面金帛无数,全是赃物,当即大骂道:“你身为转运使,巡行州县,却收受官员财物,应当奏明朝廷。”转运使听闻十分恐惧,极力恳求包拯,包拯却不答应。于是包拯前往东京,一路行至皇城,便击鼓鸣冤。朝门外监鼓的郎官详细询问事由,包拯将张转运使的事情一一告知。郎官于是接过奏章,面见天子。包拯在殿下叩拜上奏。皇帝看了奏章后大怒,立即罢免了张转运使的职务,让他依旧回归平民身份。

第八十二回劾儿子为官之虐

断云:

家法森严王法更重,岂容其子虐待百姓?

任满归来满载宝物,包公怒奏毫不留情。

话说宋仁宗因贬黜了张转运使,十分欣赏包拯的梗直敢言,于是提拔他为直谏大夫。包拯的儿子包秀,年仅十六岁,被任命为扬州天长县知县,随即赴任。没想到包秀为官贪财,任满后带着许多宝物归来。

一日,包拯处理完公务,有吏员通报:“天长县知县任满回来了。”包拯听说儿子归来,十分高兴。但看到数担行李,打开后发现金宝无数,包拯核算包秀两年的俸钱资财,竟多出一千贯。包拯大怒,向朝廷上奏:“臣的儿子担任天长县知县,任满归来,检查行李物品,除了俸钱还多出一千贯,如今他贪财虐待百姓,臣应当自我弹劾。”

天子看了奏章说:“爱卿对儿子的过错毫不隐瞒,可谓刚直,如今依旧授予你儿子官职,让他改过自新。”包拯又奏道:“臣蒙陛下提拔为直谏之职,儿子有罪过,就是父亲的罪过。能让臣子罢职就很庆幸了,朝廷怎能再给他官职呢?况且臣自己也该被贬谪,臣决不敢再担任直谏之职,请求另授其他职务,容臣报答过失。”皇上于是应允奏章,下令包拯担任定州太守。

包拯谢恩,当日辞别皇帝。到任之后,处理政事有条理,百姓感念其德。后来因为与朝官不和,便隐匿政绩不上报。忽然一天听闻朝廷要提拔他的谣言,包拯于是弃了官职,隐居东京修行。且看后来因为什么又被起用,下回公案自会分晓。

第八十三回判张妃国法失仪

断云:

身负重任临行邦宪威严,御街夺驾彰显礼仪刑律。

朝廷臣宰虽能隐匿情事,铁面包公岂会顺情枉法?

话说宋仁宗一日临朝,文武百官行山呼大礼后,阁门大使奏报:"午门外有众乡老求见陛下陈说民情。"仁宗召来一位老者,众人在殿阶下叩拜。仁宗询问老人所奏何事,老人禀奏:"臣等是陈州西华县百姓,如今陈州三县连年遭受荒旱,五谷绝收,百姓饿死无数,恳请陛下怜悯赈济,如此百姓方能安定,盗贼也不会滋生。"仁宗听闻后说:"朕已知此事,已预先派遣赵皇亲发放十万钱粮赈济陈州三县饥民,为何又来奏告贫困?"乡老们说:"小民死罪,只能直奏。赵皇亲与监仓官侯文异、封库官马孔目、管库官杨得昭三人一同作弊,三十贯钱只能买一斗米,其中二分是稻糠,根本无法充饥。有钱人家尚可度日,无钱人家只能饿毙路旁,惨不忍睹。"

仁宗听罢面露不悦,道:"朕以国戚为心腹,谁想竟有如此罔顾国法之人?"于是赏赐众乡老令其退下,与群臣商议:"谁可前往陈州赈济饥民,代朕分忧?"忽有班部中青州王相公名诚出列奏道:"若要救助陈州三县百姓,除了包文拯无人可去,其他人前往,百姓难沾实惠。"仁宗问:"文拯的名声朕素来知晓,如今任何官职?"王诚奏道:"此人最近被任命为定州太守,因性格梗直,与在朝官员不和,臣听闻他已弃职隐居在东京普照寺修行,不知是否还在?"仁宗说:"朕重新宣他来任用,可否?"王诚又奏:"此人性情刚烈,恐已逃躲别处,待臣亲自前往探访,查明下落,或许能请他来。"仁宗准奏。

王诚径直辞别仁宗,一行人来到普照寺。众长老听闻,迎接至方丈室。坐定献茶后,王诚问:"此处有包先生吗?"长老禀道:"贫僧不认得包先生。只是数月前,寺中有个自称赖皮包的行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