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握有朱太后懿旨,若是反抗,便是谋逆大罪。我们......我们别无选择......”
张布踉跄着后退几步,靠在冰冷的宫墙上,手中长枪无力地垂下。
他望着昔日并肩作战的同僚,嘴角溢出鲜血,却突然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无尽的悲凉与绝望:“原来你我皆是......皆是这乱世中的可怜虫......”
他的视线逐渐模糊,恍惚间看见孙休站在云端,依旧是武昌城宴会上的模样,笑着向他招手。
孙皓踩着满地尸首登上台阶,用绣着金线的靴尖挑起张布的下颌,眼中满是轻蔑与厌恶:“可惜了这等忠勇之士。来人,将他的头颅悬于朱雀门,昭示天下——敢逆朕者,皆如此人!”
寒风卷起张布散乱的白发,他至死都紧攥着那枚断剑熔铸的令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对先帝的忠诚。
十年后,吴主孙皓在晋军的兵锋下出城投降,被押往洛阳。
途经朱雀门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沙尘漫天,迷了众人双眼。
恍惚间,孙皓仿佛看见张布提着滴血的长枪,从漫天黄沙中缓缓走来,眼神中满是森然的怒意。
他惊恐地惨叫着跌下马车,额头重重磕在当年悬挂张布头颅的铁钉上,鲜血如注,瞬间浸透了青砖,如同为这位忠肝义胆的孤臣献上最后的祭礼。
自此,建业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每逢雨夜,朱雀门便会传来金铁相击之声,伴随着若有若无的呐喊与悲叹。
那是张布的英魂,仍在守护着他未能保全的江东山河。
而他用生命书写的忠义,虽被权臣的阴谋与历史的尘埃掩埋,却在泛黄的史书记载的缝隙里,永远闪耀着不屈的光芒,诉说着一个孤臣对主公、对家国最赤诚的坚守 。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