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元二年,九月十六。+l!u′o·q!i-u/y!d!.*c^o+m+
重阳节的菊香还未散尽,皇宫又迎来了另一场盛事——承稷与明昭的百日宴。
紫宸殿前,百级汉白玉阶上铺着猩红地毡,两侧立着鎏金铜鹤,口中吐出袅袅青烟。
柳青芷身着正红色蹙金凤袍,头戴九凤衔珠冠,产后恢复的身段比从前更添几分丰韵。帝后二人并肩立于丹陛之上,接受百官朝贺。
"臣等恭贺陛下、娘娘喜得龙凤,此乃天佑我朝之兆!"丞相率众臣行大礼,献上和田玉雕的麒麟献瑞。
顾景煜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动。他凝视着阶下被乳母抱着的两个孩子,目光深沉而温柔。
"皇长子承稷,天资聪颖,器宇不凡,今立为皇太子,赐封号'元昭'。"他的声音在金殿内回荡,每个字都掷地有声,"愿其承继大统,昭示天下。"
礼部尚书郑怀仁手捧金册上前,将册立太子的诏书恭敬呈上。顾景煜接过金册,亲自放入承稷的襁褓之中。小太子似有所感,小手紧紧抓住了诏书的金线流苏。
"皇长女明昭,钟灵毓秀,聪慧可人,今赐封号'永乐',为永乐公主。"顾景煜的声音柔和了几分,"愿其永享安乐,福泽绵长。"
柳青芷端坐在凤座之上,看着礼官将鎏金册宝呈给女儿。明昭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闪闪发亮的物件,忽然咯咯笑出声来,清脆的笑声在大殿内回荡。
顾景煜起身,从龙案上取下一对羊脂玉佩。一枚雕着盘龙,一枚刻着飞凤,分别挂在两个孩子颈间。
"元昭太子,永乐公主。"他轻声唤着这对封号,目光在妻儿之间流连,"朕愿你们兄妹同心,守望相助。一个守护这万里河山,一个福泽天下百姓。"
殿外忽有春风拂过,卷着梨花香飘入大殿。檐下的铜铃叮咚作响,仿佛在见证着这一神圣时刻。
柳青芷眼中泛起泪光,看着丈夫为两个孩子系上玉佩时轻柔的动作,心中满是暖意。
"臣妾代元昭、永乐,谢陛下恩典。"她起身行礼,声音轻柔却坚定。
顾景煜伸手扶起皇后,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轻声道:"这是朕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祝福。"
顾景煜今日难得穿了绛纱袍,金线绣的团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_小_说*宅· `追¢最.新?章′节¨他侧首看向妻子,见她额间己沁出细汗,立即抬手示意内侍:"皇后不宜久站,速备坐席。"
柳青芷刚要推辞,忽觉腰间一暖。顾景煜稳稳托住她的后腰。这细微的动作被近处的命妇们看在眼里,几位年轻夫人忍不住掩唇轻笑。
"陛下......"柳青芷耳根微热,小声道,"百官都看着呢。"
顾景煜恍若未闻,反而将她往臂弯里拢了拢,俯身在她耳边道:"你且安心坐着。"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垂,带着淡淡的龙涎香。
宴席设在太液池畔的蓬莱阁。秋日的阳光穿过琉璃瓦,在青玉地面上投下斑斓的光影。乳母将两个孩子安置在特制的金丝楠木摇篮里,西周缀满长命缕与金铃铛。
"请陛下与娘娘为皇子公主穿上百家衣、戴上长命锁,为小殿下们祈福。"礼官捧着特制的百家衣和缠着红绳的长命锁上前。
这是民间习俗,皇室原本无需遵循,但顾景煜特意命人准备了。
顾景煜接过那件由百户寻常百姓家布片缝制的百家衣,指尖在粗粝却温暖的布料上轻轻摩挲。
他转身为柳青芷怀中的明昭披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的珍宝。
"去年朕微服私访时,见过农妇们一针一线缝制这个。"他低声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怀念,"她们说百家衣能让孩子平安长大,沾上百家的福气。"
柳青芷眼眶微热,低头看着怀中熟睡的明昭。小公主的襁褓上还沾着梨花香,此刻正无意识地咂着嘴。
她接过那枚鎏金长命锁,发现锁面刻着"日月同辉"西字,背面却是密密麻麻的百家姓——每个姓氏都用针尖大的小字工整排列。
"臣妾听闻......"她声音有些哽咽,"锁越重,福越厚。这锁......"
"是朕命人收集了京城百户人家的铜钱熔铸而成。"顾景煜接过话头,小心翼翼地将另一枚刻着"山河永固"的锁戴在承稷颈间。小太子突然抓住父亲的手指,力道大得惊人。
礼官惊喜道:"小太子这是要抓福呢!民间都说,孩子抓得越紧,福气越牢。"
窗外忽有春风拂过,悬在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