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飒。
明昭趴在汉白玉栏杆上,小手指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那是哪里?"
"朱雀大街。"顾景煜将披风裹紧女儿,"百姓们在放河灯。"
元昭突然拽了拽父皇的衣袖:"儿臣听见歌声。"
确实有隐约的童谣随风飘来:"...龙凤胎,祥瑞来,太子安邦公主慧..."
柳青芷替儿子整了整衣领:"这是民间为你们编的歌谣。"她望向万家灯火,"因为你们提出的治蝗策,今年百姓多收了三成粮。"
明昭突然转身,小手紧紧抱住顾景煜的脖颈:"父皇,儿臣以后也要帮您治理国家!"她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像哥哥那样!"
元昭闻言,默默从怀中掏出个小木盒:"那...这个送给妹妹。"打开竟是套微缩的算筹,"我教你怎么用。"
顾景煜与柳青芷相视一笑。夜空中忽然绽开一朵烟花,照亮了西人依偎的身影。帝王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夜晚,他抱着刚出生的两个孩子发誓要给他们太平盛世。
重阳过后,北疆传来捷报。
得益于太子改良的农具,今年开荒的田地比往年多出两成。更令人惊喜的是,农户们自发在田边挖塘养鸭,形成了一套治蝗防灾的良法。
顾景煜特意让史官将此事载入《农政要略》,在"治蝗篇"首页题注:"昭元七年,太子承稷首倡鸡鸭治蝗之法,万民受惠。"
明昭听说后,缠着父皇也要在史书上留名。顾景煜被她闹得没法,只好在《宫廷轶事》里补了一笔:"永乐公主曾言'蚂蚱腿也是肉',启发太子完善治蝗方略。"
小公主捧着史册,得意地在东宫跑了好几圈,最后被元昭用新做的风筝哄住。那风筝画着一只叼蝗虫的母鸭,翅膀上还题着歪歪扭扭的字:"谢妹妹指点。"
秋风送爽,两只小手共同握着风筝线,将"治蝗鸭"放得越来越高。柳青芷靠在顾景煜肩头,看儿女在草地上奔跑嬉戏。
"朕有时候想,"顾景煜突然道,"若是寻常百姓家,此刻该在准备秋收祭品了吧?"
柳青芷会意,次日便带着两个孩子亲手做了重阳糕。明昭把枣泥捏成了蚂蚱形状,元昭则严格按照《膳夫录》的比例称重。
当一家西口在奉先殿前焚香祭祖时,老太监偷偷抹泪——先帝若在,看到这般和乐景象,该有多欣慰。
夜深人静时,顾景煜为熟睡的儿女掖好被角。明昭在梦中还攥着那块"捡来的宝贝",元昭枕边则摊开着农书。
柳青芷轻声道:"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先帝是如何手把手教您批奏折的?"
月光下,帝王凝视着两个孩子稚嫩的面庞,忽然明白——这江山代代相传的,从来不只是玉玺与权柄,更是此刻掌心这份温暖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