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6看书 > 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 > 第120章 龙凤榜

第120章 龙凤榜

贞观二年夏天。`s,w¨k~x¨s_w/.,c~o^m¨

长安人民镇府颁布公文。

最后一界开科取士,正式落定时间。

不只是文状元,还有武状元。

不限性别。

今年秋闱定,来年二月春闱。

四月殿试。

从此之后,科举制度取消,换为国考审核制度。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无数青年才女趋之若鹜,奔赴贡院报名。

科考人数之多,考生地域之广。

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局面。

更有人称为——千年龙凤榜。

最后一届科举啊。

这要是能夺得状元,那岂不是名垂千古。

他们读书除了利,就只剩下名。

如此机会,千年难得。

于是乎,大汉各州俊杰,如过江之鲫一般。

此次科举,由贾三为主考官。

为了杜绝舞弊。

陆沉舟直接派出了重装合成旅押解考卷。

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更是颁布了一系列的防患惩罚。

一旦查清,株连三族。

东都血案,历历在目。

各大世家只能收起小算盘,让族中子弟谨慎备考之余。

千叮咛万嘱咐,切莫在外面惹了祸端。

长安城南,醉仙楼内。

说书人张铁嘴一拍醒木,满堂寂静。

“列位看官。”

“今日老朽要说的是,本届科举的故事。”

张铁嘴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这柳明诚三岁能诵《世语》,五岁通晓《春秋》。”

“七岁时与江南大儒论辩,竟说得那老儒生汗如雨下。”

“更奇的是,他十三岁那年......”

角落里,一个头戴斗笠的中年男子默默饮酒。

听到精彩处也不禁微微点头。

他身旁的小厮低声道:“老爷,这说书人讲得可对?”

男子轻笑道:“三分真,七分假。”

他顿了顿:“不过柳明诚确实是个奇才。”

说书老者讲完柳明诚,话锋一转。

“再说那独孤傲。”

“北地独孤家世代将门,祖上曾出过三位大将军。”

“这独孤傲自幼习武,据说剑法已臻化境.....”

“那他为何来考科举?”台下有人高声问道。

张铁嘴神秘一笑:“问得好。¢看′书-君? ,追`最-新^章+节-”

“老叟看客官不是汉人,不知今年的科考乃是文武两届。”

“当年幽州赵氏,洛阳长孙氏联盟。”

“在河北都护府,建立燕王政权,这孤独一族就是先锋军。”

“兵败之后,独孤信就投靠了大汉。”

“河北道节度使韩成功,偶遇独孤傲论剑谈兵。”

“亲口对他说,你若入朝,必为股肱之臣.....”

这番话说得众人啧啧称奇。

那斗笠男子却冷哼一声:“胡说八道。”

他不是别人,正是河北道节度使,韩成功。

张铁嘴又一连说了几位,声名鹊起的才子才女。

听到他们的籍贯之后。

堂下的众人不禁议论纷纷。

“这么说,今年的科举还是氏族的名额最多啊!”

“那你还想怎么办。”

“江南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投入之高。”

“我等寒门如何能打破这层桎梏!”

“那苏州吴家族,五代八进士。”

“前朝连中三元十五人,均是来自江苏。”

“你们就知足吧,如今总统开最后一届科举,目的是什么?”

“那就是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只要在过二十年,洛阳纸贵的场面,都是过眼云烟。”

“难道这届科举就没有寒门子弟吗?”

“有的,兄台,有的。”

“那陇右道李卿,可真是寒门出贵子的典范啊。”

最后说到这个名字时,那人的语气多了几分感慨。

“陇西李家原本是当地望族,后因战乱家道中落。”

“李卿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便捉萤火虫照明读书.....”

这故事引得不少听众唏嘘不已。

一个商人模样的胖子拍案道。

“这才是真才实学!比那些靠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